5月10日上午,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郝光安应邀做客绿茵讲坛,在我校湘湖校区研究生实验楼一楼报告厅作了题为《新质生产力引领大学体育的数智化革新与转型》的讲座,共有近三百名师生到场聆听。

在讲座中,郝光安从新质生产力与大学体育数智化、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数智化变革、大学体育教学管理的数智化创新、大学体育教学范式的数智化路径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他指出,新质生产力作为创新驱动、高科技特征的先进生产力形态,是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关键,在大学体育领域,其价值尤为显著。郝光安结合学术研究与实践经验,系统阐述了新质生产力与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大学体育,重点分析了数智化变革、管理、创新及实施路径,并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体育数智化改革为例,分享了国家社科基金成果的实践应用。他强调,在人工智能应用于体育教育时需注重“情”,包括对体育事业的热爱、职业情怀及育人情怀,AI无法替代师生情感交流。具体应用中,智慧体育教室通过摄像头捕捉学生动作数据辅助篮球教学,虚拟仿真技术助力高尔夫课程沉浸式学习;智能监测系统追踪课外运动数据,“运动数据智能交互与管理平台”实现个性化教学,体育场馆也依托智能化提升管理效率。

讲座后,郝光安与现场师生进行交流互动,就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作出解答。在场师生纷纷表示,整场讲座内容丰富,案例生动,让大家对新质生产力如何引领大学体育的数智化革新与转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郝光安,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原体育部主任、现任北京大学关工委副主任、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学术院长。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国家级和省级各类课题18项(其中国家级重点课题2项),在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等国内知名期刊以及其它重要刊物发表等各类论文28篇,出版著作16本,获得各类奖项32项。主编的教材《大学体育》荣获国家精品课程,并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体育程》、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高职体育与健康信息化教程》。《大学体育课程》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教材。社会兼职方面,郝光安教授兼任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公体组副组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监事长,中国学生联合会田径分会副主席,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席,北京学校体育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转载于景德镇陶瓷大学)